作家黃春明說起不久前發生在他身上的小故事:

「有一次我從宜蘭搭火車回台北,瑞芳那站上來一群高中生,擠在廁所外說笑打鬧。我從廁所出來,車一轉彎,我撞到一個學生。『你怎麼搞的?』他很不高興。


「我說:『對不起,車子搖晃得很厲害。』他看看我,說:『反正你快要死了。』我心裡好痛,回家說給太太聽,台灣的囝仔怎麼變這樣?我就算快死也不用你這樣講。」


剛退休的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今年初對菁英高中生演講時,談到印度窮人飢餓到必須跟猴子要食物的景況,台下學生大笑。李家同生氣了,斥責年輕學生:「我不是小丑,不是來愉悅大家;這國家總要有人告訴年輕人嚴肅的事,讓他們看見世界的真相。」

黃春明、李家同的心情,是許多人共同的憂慮:在優渥的生活中,在考試掛帥的競爭環境下,我們會不會養出了「沒有同理心」的下一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說,有個國小學生指著桌上的水果:「媽媽說那些個頭小的椪柑,不好吃,是給菲傭吃的。」洪蘭很吃驚,她當場剝了一個小柑橘和小學生一人一半,「你看,又甜又多汁啊。」

「為什麼不好吃的,是該菲傭吃的呢?」洪蘭感嘆,我們對弱勢者太不夠同理心了,身處優勢的人還視為理所當然,「大人教孩子對人有差別待遇,從小就學了看不起人」。

「我想印張名片,頭銜是:『晉惠帝培養專家』。我想,許多人都需要這張名片。」嘉義一位國小女老師投書聯合報這樣感嘆:我們總是給孩子最好的,卻不在乎他有沒有悲天憫人的觀念。


沒鞋的小妹 「再買就好啦」


女老師上課時放影片給學生觀看,片中小兄妹買不起鞋子,母親要臨盆了,小女孩得到對面山頭去叫產婆,光腳的她咬牙跑過尖石路面。班上有個孩子看完的感想是:「再買一雙就好了,幹嘛那麼辛苦?」老師看著學生,「他腳上穿的是NIKE,用的是名牌,暑假去美國度假一個月,會有這樣的感想一點都不為過,他是真的不懂啊。」女老師指出,大人在孩子面前嘲笑那些付出勞力掙錢的人:「你不好好讀書,將來就像這樣辛苦工作賺錢,沒有前途!」言語中對階級歧視沒有自覺。


無數晉惠帝 在你我身邊


「所以我們在培養無數的晉惠帝。也許很聰明,功課很好,但沒有同情心。」

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副教授游森棚有類似的擔心。他曾在建中任教數理資優班,大部分孩子都體貼善良,但讓他擔心的是:那些M型社會右端、身處優渥的孩子,對另一端的苦難缺乏理解與同情。

有一年,土石流毀了部落小女孩的家,她原本每天走一小時山路去上學,但現在課本沒了,作業簿沒了,路也沒了。有一頓沒一頓富小孩不解。

資優生「祖辰」在周記裡這樣評論:「誰叫他們住在那裡。他們可以搬家啊。」游森棚非常驚訝,建議學生要設身處地想一想,但祖辰回他:「我又不住山上。」

游森棚思考:祖辰家境富裕,一路順遂,「他這樣聰明幸運的小孩,一輩子都不須體會有一頓沒一頓的恐懼,也不可能體會拚命想卡住一個小小位置的辛苦」。

祖辰並不是個案。游森棚說,許多名校學生家庭的社經地位遠高於社會平均值,對他們來說,土石流女孩是另一個世界。

未來的菁英了解世界嗎?

游森棚憂慮,當這樣把優渥視為理所當然的孩子長大,站上社會的決策位置,他們的決策與思考也摒除了他們所不了解的真實世界。「將來,會是什麼樣子?」他們可能為社會不同際遇的人設想嗎?


「如果沒有教會同理心,教育是失敗的。」游森棚說。

*********************************************************************************************

讀完這一篇,真是心有同感,台灣的教育只是功利教育

公民與道德、生活與倫理---------被政客官員嗤之以鼻

講的只有科學、經濟,人與人相處之道都消失不見了

年輕的新一代好逸惡勞,眼裡只有金錢、玩樂。

搶劫、殺人、虐待動物、崇尚奢華.....等等,一再地在媒體反覆出現

對人都如此了,對動物誰還能想像嗎?

佛教說什麼末法時代道消魔長,

我倒擔心這是亡國先兆。

gec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博客來的《因愛誕生》主題介紹

請連結:

http://www.books.com.tw/exep/activity/activity.php?id=0000022234&sid=0000022234&page=1

 

等了很久終於等到這本書

在絢慧心理師之前的書中

曾隱約提到原生家庭對她的影響

那時gecko就在想

她也許會出版一本關於自己的故事

所以在她的部落格中徘徊了一段時間

果然讓我等到了

迫不急待上博客來預訂

拿到書的一瞬間

像遇見老朋友一般的欣喜

當天晚上就看完

心中真是五味雜陳

她一路走來真是蠻艱辛的

可是在歷經焠鍊後的心靈更強韌

是值得珍惜與借鏡

「原來,有家不必然有愛……當我看見許多家庭缺乏愛,才發現愛是那麼稀薄……或許不是愛不存在,而是理性責任……阻隔了對愛的感受及表達……」(P.038

是的,在現代紛亂的社會中

許多人都在汲汲追求名利或只是生活溫飽

卻忘了心靈的飢渴及忘了愛的感受

夫妻、親子、朋友、家人之間

還是需要心靈互動

絢慧心理師在經過如此長期的心靈低潮

要修復的確不容易

而她也說過

懂得愛自己之後才懂得如何去愛人

「愛」其實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年輕的時候對於愛情的想法

就是每天都要膩在一起才叫愛

這種方式大概不到半年就再見了

在失敗中習得經驗

「愛」要像放風箏一樣

該收該放全憑智慧

愛太緊迫會讓人窒息

該放的時候就要放一點

愛放在心底不說出口也不行

所以光是「愛」就該開個課程!

 

gec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性愛成癮症」屬於心理疾病,患者很難控制自己的性行為和性慾望。專家指出,目前性愛成癮主要通過藥物來調整身體,抑制體內的衝動,調節神經內分泌;其次是通過心理輔導糾正錯誤觀念。

 

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指出,國際疾病分類手冊(ICD)中,就有對所謂的「性愛成癮症」做出類似診斷的說明。

大致上可分為下列三部份:首先,這類人對不斷以「性愛」做為主宰生活的重心;再者,躁鬱症患者處於「躁」期,容易情緒高昂,易有偏離行為發生,或者可能因為年幼時曾受過性侵害,認為自己不乾淨,此後出現濫交的行為;第三,擁有邊緣性、戲劇性或自戀性的特殊人格,情緒起伏不定,潛意識中以「性」作為綁住別人、維繫彼此關係的工具,就像是一種無愛式的性交。

楊聰財強調,所謂「性愛成癮症」是否達到一種疾病其實並沒有標準定論,也許有人認為自己天賦異稟,那就另當別論了。

 

他也提及現在出現上網PO自己的裸照炫耀自己身材的例子,這就是當原我大過超我的時候所產生的偏頗行為。

gec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