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王浩威醫師談家族治療 採訪/蘇甦

    根據一項最新的調查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1月底,向生命線等相關單位發出的求救電話,已是前年同期的1.8倍,而另一項針對青少年所做的調查更表明,台灣學童「不快樂」的指數是偏高的,因此,當我們看到現代人是如此重視養生、保健的同時,也希望大家的心理能夠健康而「百憂解」啊!

家族治療  幫助家裡的每個人
Q
:不管是個人憂鬱症,還是親子關係或婚姻出了問題,我有些朋友開始接觸了心理諮商中的家族治療,但是當我和多數朋友談到家族治療的有效性時,似乎大家都覺得十分陌生,什麼是「家族治療」?

A:心理治療基本上分為兩個系統,一個是精神分析,那是探究一個人內在的心理情境,而另外一個是行為治療,那是從個人的外在行為切入。「家族治療」約是60年代才開始的,它雖然是延續傳統的精神分析和行為治療,但最大的不同是,家族治療更重視外在環境(包括人)對人的心理和行為所產生的影響。
    
其實很多心理方面的問題,都是受到周圍的環境,特別是家庭的影響而形成的,所以從家庭著手,也就是透過家族治療,可以更根本改善個案所遭受的痛苦。
    
舉個例子,很多成人或小孩在完美家庭成長,卻有著令人難以理解的偏差行為,如果我們運用家族治療的方式來進行診斷或治療,或許就會發現,反而是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子女在不自覺的產生了順從也不是、埋怨更不對的衝突心理,再加上之後互動的惡性循環,進而終於養成翹課、逃家、偷竊或說謊等讓父母師長失望的行為。
    
因此透過家族治療,不但能透過個案周遭的環境找出心病癥結,有時也能使得家庭回歸到一個正常的運作系統--譬如說夫妻之間的親密性,應該遠遠超過父母和子女之間的親密性。
   
所以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家族治療是要幫助家裡每一個人,不只是所謂的個案或病人,能夠真正了解,家的正確意義以及每一個家人應有的定位。


放下自尊參與  等待好結果
Q
:在一般人的觀念裡,心理治療就是躺在一張舒服的躺椅上,像被催眠般地訴說著壓抑的心事,家族治療不會使人尷尬嗎?尤其在以男性為主的社會,所謂「一家之主」的父親會願意參與嗎?

A:在我們的社會裡,所謂的父親就是有某一種程度的權威,因此很多權威的父親,不管是因為自尊、面子或社會地位的考量,經常是不會參加的。
   
其實在日本也有類似的情況。我有一次到日本參加研討會,「日本家族治療學會」會長就曾經說過,在治療的過程,如果某一次爸爸也來了,就表示治療是成功的,因為在日本的家族治療過程一般是,治療時先是媽媽伴隨小孩一起來,等到最後有一天爸爸終於也出現了,就表示這個治療應該是水到渠成,將要有好的結果了。因為這意味著爸爸也知道他必須要改變,這家庭將可能不一樣了。


心療在線  上網也能聊
Q
:不管是個人諮商或家族治療,很多人只要一想到是所謂的精神科,就會有排斥或顧忌的反應。你提到今年六月以電腦即時影音的傳訊方式,為一位在美國東岸的台灣留學生進行諮商。「心療在線」這項劃時代的創舉,是為了顧及所謂的隱私而設立的嗎?

A:我承認有許多人對心理治療或精神醫療會有顧慮,擔心影響自己的社會形象,但成立「心療在線」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在為有城鄉差距或文化差異的朋友提供服務。
    
心理治療不只是在醫療資源缺乏的偏遠地區是相當不足的,甚至可以說離開台北市,資源就很難找了。如果諮商一次的車程就要數小時,那在金錢和時間的花費都是十分辛苦的。有時是因為作息的關係,像多數人白天都是要工作、求學或照顧家庭,他們能有的空閒時間就只有晚上,那利用網路的即時性,心理諮商就變得十分可行。
    
還有就是在海外的一些個案,譬如說是在美國的華人,不論第一代或第二代,很可能他們遭遇的困難,是美國心理醫師所完全不能理解的,因為兩個文化對家庭觀念實在差太多了。
    
不管是任何原因而對諮商有畏懼的人來說,透過網路至少使心理治療的方式多了一個選項。再就是還有很多是在觀望的人,也許他們對心理諮商還不是很清楚,也許他們是希望能用匿名的方式,那透過「心療在線」這種方式,可以使他們知道心理治療是不是他們所需要的。
    
總之,打造華人專屬的心理諮商網路平台,最大的願景就是「天涯若比鄰,幫助在眼前」,目前,我們希望能尋求社工資源和已經在偏遠地區的社會公益團體或文史工作室合作,配合他們電腦教室之類的,為偏遠地區或中低收入的朋友,提供專業的心理諮商治療服務。

#「心療在線」的線上諮詢,現設在「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的網站,網址是:http//www.tip.org.tw,服務時間是每週一到週五的10301330,及17302030,大家可免費登錄為會員,再預先約定服務時間。
(轉載自 自由時報家庭親子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c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