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直很想去剝皮寮走走看看

終於逮到半天的空檔

呼朋引伴的往萬華出發

原來大家都沒來過

興奮的拿起相機猛拍

 

 

走在老街上的確別有意境


 

 

 

連門牌號碼都要留下紀念

 



 

 

 

 

每一戶的門前都詳細記載歷史

 

 

 

 

 

 

鄉土教育中心休息

只好從外面拍

 

 

 

 

途中經過一家柑仔店

剛好有日本觀光客買東西


 

 

 

 

 

 

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到了西門町

這是紅樓

 

剝皮老街典故

 

剝皮寮歷史街區位於臺北市萬華區,北臨老松國小,東至昆明街,南面廣州街,西接康定路,為臺北市今日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之一。在目前可得的艋舺地契資料中,福皮藔街在嘉慶四年便有店屋買賣的紀錄,可以推估剝皮寮聚落的成形當在清代早期,開發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時間。

 

 

清代中期,剝皮寮街稱為福地藔街,而福地藔街尾為清代艋舺的營盤所在,由於當時營盤在北臺灣的軍事地位極為重要,在時空背景上有其獨特性,福地藔街連結了營盤與艋舺市街的道路。就艋舺地區的觀點來看,剝皮寮位於清代艋舺東南角的邊緣位置,是艋舺通往古亭庄的要道。清代道光、咸豐年間,臺北的開墾已經遍及大安、中崙、古亭庄、景尾(景美)。艋舺至新店及艋舺至錫口(松山)的交通順暢,故成為各地土產的集散地,古亭庄、景尾的貨物若要進入艋舺皆須經過福地藔街。因此可以理解,剝皮寮街在清代時是艋舺與其他街庄的聯絡要道,更是其他街庄要進入艋舺要重要市街的必經要道。

 

 

日治時代稱為北皮藔街,在日人一系列都市空間的改造計畫,使得北皮藔街道失去了清代的空間地位,但由於被劃定為學校預定地,所以在都市計畫中得以保留。正因為如此,整個剝皮寮街因受清代街道發展及日治時代空間改造計畫的影響,一方面在建築物上保有清代民房特色,一方面在今日廣州街、康定路保有日治時代街屋立面的形式。然而光復後由於都市化腳步加速,艋舺其他地方隨著老街發靳而改建,街道紋理因數次都市計畫之拓寬道路,已不見清代舊貌。剝皮寮雖劃歸學校用地,長期禁止增建,反而保有了清代舊有街型,但部分清代、日治時代建築物卻因為年久失修而荒廢,或因產權問題而轉手他人,已不復往日舊貌。

 

日治時期被劃定為老松國小學校用地,在民國七十七年,臺北市政府開始進行剝皮寮土地徵收, 民國八十八年六月十六日 ,剝皮寮進行人員淨空。 六月二十日 歐晉德副市長組成「臺北市政府推動剝皮寮古街歷史風貌維護及建築物在利用專案小組」, 六月二十二日 召開專案小組會議,提出剝皮寮再利用「應以教育措施建設與文化資產結合,積極成立跨局處整體規劃小組」。 民國九十一年四月二日 「剝皮寮老街修復再利用工程」開標評選建築師,由徐裕建建築師事務所得標,研擬剝皮寮建築體及內部空間的修復與規劃設計。同年 五月十五日 臺北市政府馬市長英九主持「萬華剝皮寮老街修復再利用工程會議」,再次強調應強化教育與歷史街區共構並存的精神: 十一月二十九日 ,「剝皮寮老街南北側第一期(東側)修復再利用工程」通過都市設計審議,修復工程於 六月二十七日 由慶仁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得標,負責進行修復工作。並於 民國九十二年七月七日 正式動工,工程於 民國九十三年六月二十六日 完工。至於「剝皮寮南北側(第二期)修復再利用工程」於九十三年一月九日通過都審,刻正進行細部設計。

 

 

民國九十二年八月,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成立「臺北市在鄉土教育中心」,作為剝皮寮歷史街區的管理營運單位。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秉持「歷史老街紥根校地、教育活動活化歷史老街」的理念,提供臺北市本土教學資源,推廣本土教育活動,希望活化剝皮寮老街作為本土教學示範場所,並研擬剝皮寮老街永續運作模式,創造教育與文化共營的前景。

 

剝皮寮歷史街區位於臺北市萬華區,北區老松國小,東至昆明街,南面廣州街,西接康定路。由於在日治時代的都市計畫中劃歸為老松國小預定地而限建,因此街區仍保留了清代及日治時代開發的空間紋理。

 

        在目前可獲得的艋舺地契資料中,嘉慶四年(1799)稱為福皮藔,道光十八年(1838)至清末,此街則為福地藔街。日治時代稱為北皮藔街,光復後則以廣州街x號及康定路173巷稱之。在民國四十二年蘇省行的〈艋舺街名考源〉中以「剝皮寮」稱之,爾後出版的《臺北市志》,以及《剝皮寮古街歷史價值調查研究》、《剝皮.變臉:剝皮寮古街再造計畫》等書,皆沿用「剝皮寮街」的稱呼,後經報紙、新聞的廣泛使用,「剝皮寮」一詞成為普遍的通稱。

 

        「剝皮」一詞的由來眾說紛紜,目前仍舊沒有確切的答案,或以字解釋著眼,認為「剝皮」之名來自於剝樹皮、剝獸皮;另以發音相類著眼,認為「剝皮」即是「北皮」各家說法莫衷一是,仍待進一步的資料加以考證釐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c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