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gecko樂分享 (10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Nov 10 Tue 2009 08:41
  • 真相

邀請你看一個故事
給你一個故事,希望你能喜歡這個故事並希望它能為你帶來好運。


一天,一個盲人帶著他的導盲犬過街時,一輛大卡車失去控制,直衝過來,盲人當場被撞死,他的導盲犬為了守衛主人,也一起慘死在車輪底下。


主人和狗一起到了天堂門前。


一個天使攔住他倆,為難地說:「對不起,現在天堂只剩下一個名額,你們兩個中必須有一個去地獄。」


主人一聽,連忙問:「我的狗又不知道什麼是天堂,什麼是地獄,能不能讓我來決定誰去天堂呢?」


天使鄙視地看了這個主人一眼,皺起了眉頭。她想了想,說:「很抱歉,先生,每一個靈魂都是平等的,你們要通過比賽決定由誰上天堂。」


主人失望地問:「哦,什麼比賽呢?」


天使說:「這個比賽很簡單,就是賽跑,從這裏跑到天堂的大門,誰先到達目的地,誰就可以上天堂。不過,你也別擔心,因為你已經死了,所以不再是瞎子,而且靈魂的速度跟肉體無關,越單純善良的人速度越快。」


主人想了想,同意了。


天使讓主人和狗準備好,就宣佈賽跑開始。她滿心以為主人為了進天堂,會拼命往前奔,誰知道主人一點也不忙,慢吞吞地往前走著。更令天使吃驚的是,那條導盲犬也沒有奔跑,它配合著主人的步調在旁邊慢慢跟著,一步都不肯離開主人。天使恍然大悟:原來,多年來這條導盲犬已經養成了習慣,永遠跟著主人行動,在主人的前方守護著他。可惡的主人,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才胸有成竹,穩操勝券,他只要在天堂門口叫他的狗停下就可以了。


天使看著這條忠心耿耿的狗,心裏很難過,她大聲對狗說:「你已經為主人獻出了生命,現在,你這個主人不再是瞎子,你也不用領著他走路了,你快跑進天堂吧!」


可是,無論是主人還是他的狗,都像是沒有聽到天使的話一樣,仍然慢吞吞地地往前走,好像在街上散步似的。


果然,離終點還有幾步的時候,主人發出一聲口令,狗聽話地坐下了,天使用鄙視的眼神看著主人。


這時,主人笑了,他扭過頭對天使說:「我終於把我的狗送到天堂了,我最擔心的就是它根本不想上天堂,只想跟我在一起……所以我才想幫它決定,請你照顧好它。」


天使愣住了。


主人留戀地看著自己的狗,又說:「能夠用比賽的方式決定真是太好了,只要我再讓它往前走幾步,它就可以上天堂了。不過它陪伴了我那麼多年,這是我第一次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看著它,所以我忍不住想要慢慢地走,多看它一會兒。如果可以的話,我真希望永遠看著它走下去。不過天堂到了,那才是它該去的地方,請你照顧好它。」


說完這些話,主人向狗發出了前進的命令,就在狗到達終點的一刹那,主人像一片羽毛似的落向了地獄的方向。他的狗見了,急忙掉轉頭,追著主人狂奔。滿心懊悔的天使張開翅膀追過去,想要抓住導盲犬,不過那是世界上最純潔善良的靈魂,速度遠比天堂所有的天使都快。


所以導盲犬又跟主人在一起了,即使是在地獄,導盲犬也永遠守護著它的主人。


天使久久地站在那裏,喃喃說道:「我一開始就錯了,這兩個靈魂是一體的,他們不能分開……」


最後,我要說:這個世界上,真相只有一個,可是在不同人眼中,卻會看出不同的是非曲直。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每個人看待事物,都不可能站在絕對客觀公正的立場上,而是或多或少地戴上有色眼鏡,用自己的經驗、好惡和道德標準來進行評判,結果就是——我們看到了假像。


「友誼的幸福之一,是知道了可以向誰傾吐秘密。」


如果你收到了這封信,是因為有人在默默的祝福你,因為你也愛你身邊的一些人。


如果你總說太忙,不能將這封信轉寄出去,老是說:「改天再寄。」你將永遠都不會去做這件事的。


所以,不要找藉口,靜心的看看這篇古老印度來的故事,然後決定為你的朋友們作一些事,從傳寄這封信開始。


當你說:「你是我的好朋友」時,請認真的說出來。


當你道歉時請看著對方的眼睛。


永遠不要嘲笑別人的夢想。


不要隨便給一個人定性。


說話時要慢,思想時要快。


打電話的時候請你微笑,對方一定感覺得到。


你看到了嗎?我在默默的祝福你。

gec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佛教的誤解--弘一法師

佛教傳入中國,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曆史,所以佛教與中國的關系非常密切。中國的文化、習俗,影響佛教,佛教也影響了中國文化習俗,佛教已成為我們自己的佛教。但佛教是來于印度,印度的文化特色,有些是中國人所不易明瞭的,受了中國習俗的影響,有些是不合佛教的本意的,所以佛教在中國,信佛法的與不相信佛法的人,對於佛教,每每有些誤會,不明佛教本來的意義,發生錯誤的見解,因此相信佛法的人,不能正確的信仰,批評佛教的人,也不會批評到佛教本身,我覺得信仰佛教或者懷疑評論佛教的人,對於佛教的誤解應該先要除去,才能真正的認識佛教,現在先提出幾種重要一點來說,希望大家能有正確的見解。

一、由於佛教教義而來的誤解  

佛法的道理很深,有的人不明白深義,只懂得表面文章,隨便聽了幾個名詞,就這麼講,那麼說,結果不合佛教本來的意思。最普遍的,如:人生是苦’‘出世間’‘一切皆空等名詞,這些當然是佛說的,而且是佛教重要的理論,但一般人很少能正確了解它,現在分別來解說:  

(一)人生是苦,佛指示我們,這個人生是苦的,不明白其中的真義的人,就生起錯誤的觀念,覺得我們這個人生毫無意思,因而引起消極悲觀,對於人生應該怎樣努力向上,就缺乏力量,這是一種被誤解得最普遍的,社會一般每拿這消極悲觀的名詞,來批評佛教,而信仰佛教的,也每陷於消極悲觀的錯誤,其實人生是苦這句話,絕不是那樣的意思。  

凡是一種境界,我們接觸的時候,生起一種不合自己意趣的感受,引起苦痛憂慮,如以這個意思來說苦,說人都是苦的,是不夠的,為什麼呢?因為人生也有很多快樂事情,聽到不悅耳的聲音固然討厭,可是聽了美妙的音調,不就是歡喜嗎!身體有病,家境困苦,親人別離,當言是痛苦,然而身體健康,經濟富裕,闔家團圓,不是很快樂嗎!無論什麼事,苦樂都是相對的,假如遇到不如意的事,就說人生是苦,豈非偏見了。  

那麼,佛說人生是苦,這苦是什麼意義呢?經上說:無常故苦一切都無常,都會變化,佛就以無常變化的意思說人生都是苦的。譬如身體健康並不永久,會慢慢衰老病死,有錢的也不能永遠保有,有時候也會變窮,權位勢力也不會持久,最后還是會失掉。以變化無常的情形看來,雖有喜樂,但不永久,沒有徹底,當變化時,苦痛就來了。所以佛說人生是苦,苦是有缺陷,不永久,沒有徹底的意思。學佛的人,如不了解真義,以為人生既不圓滿徹底,就引起消極悲觀的態度,這是不對的,真正懂得佛法的,看法就完全不同,要知道佛說人生是苦這句話,是要我們知道現在這人生是不徹底,不永久的,知道以后可以造就一個永久圓滿的人生。等於病人,必須先知道有病,才肯請醫生診治,病才會除去,身體就恢復健康一樣。為什麼人生不徹底不永久而有苦痛呢?一定有苦痛的原因存在,知道了苦的原因,就會盡力把苦因消除,然后才可得到徹底圓滿的安樂。所以佛不單單說人生是苦,還說苦有苦因,把苦因除了就可得到究竟安樂。學佛的應照佛所指示的方法去修學,把這不徹底不圓滿的人生改變過來,成為一個究竟圓滿的人生。這個境界,佛法叫做常樂我凈。

常是永久,樂是安樂,我是自由自在,凈是純潔清凈。四個字合起來,就是永久的安樂,永久的自由,永久的純潔,佛教最大的目標,不單說破人生是苦,而是主要的在於將這苦的人生改變過來,(佛法名為轉依)造成為永久安樂自由自在純潔清凈的人生。指示我們苦的原因在那裏,怎樣向這目標努力去修持。常樂我凈的境地,即是絕對的最有希望的理想境界是我們人人都可達到的。這樣怎能說佛教是消極悲觀呢。  

雖然,學佛的不一定能夠人人都得到這頂點的境界,但知道了這個道理,真是好處無邊。如一般人在困苦的時候,還知努力為善,等到富有起來,一切都忘記,只顧自己享福,糊糊塗涂走向錯路。學佛的,不只在困苦時知道努力向上,就是享樂時也隨時留心,因為快樂不是永久可靠,不好好向善努力,很快會墮落失敗的。人生是苦,可以警覺我們不至於專門研究享受而走向錯誤的路,這也是佛說人生是苦的一項重要意義。

(二)出世佛法說有世間,出世間,可是很多人誤會了,以為世間就是我們住的那個世界,出世間就是到另外什麼地方去,這是錯了,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就是出了家也在這個世界。得道的阿羅漢、菩薩、佛、都是出世間的聖人,但都是在這個世界救渡我們,可見出世間的意思,並不是跑到另外一個地方去。  

那麼佛教所說的世間與出世間是什麼意思呢?依中國向來所說,有時間性的意思,如三十年為一世,西洋也有這個意思,叫一百年為一世紀。所以世的意思就是有時間性的,從過去到現在,現在到未來,在這一時間之內的叫世間。佛法也如此,可變化的叫世,在時間之中,從過去到現在,現在到未來有到沒有,好到壞,都是一直變化,變化中的一切,都叫世間,還有,世是蒙蔽的意思,一般人不明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因果,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來,要怎樣做人,死了要到那裏去,不知道人生的意義,宇宙的本性,糊糊塗涂在這三世因果當中,這就叫做世間

怎樣才叫出世呢?出是超過或勝過的意思,能修行佛法,有智慧,通達宇宙人生的真理,心里清凈,沒有煩惱,體驗永恒真理就叫出世。佛菩薩都是在這個世界,但他們都是以無比智慧通達真理,心里清凈,不像普通人一樣。所以出世間這個名辭,是要我們修學佛法的,進一步能做到人上之人,從凡夫做到聖人,並不是叫我們跑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不了解佛法出世的意義的人,誤會佛教是逃避現實,因而引起不正當的批評。

(三)一切皆空佛說一切皆空,有些人誤會了,以為這樣也空,那樣也空,什麼都空,什麼都沒有,橫豎是沒有,無意義,這才壞事干,好事也不做,糊糊塗涂地看破一點,生活下去就好了。其實佛法之中空的意義,是有著最高的哲理,諸佛菩薩就是悟到空的真理者。空並不是什麼都沒有,反而是樣樣都有,世界是世界,人生是人生,苦是苦,樂是樂,一切都是現成的,佛法之中,明顯的說到有邪有正有善,有惡有因有果,要棄邪歸正,離惡向善,作善得善果,修行成佛。如果說什麼都沒有,那我們何必要學佛呢?既然因果,善惡,凡夫聖人樣樣都有,佛為什麼說一切皆空?空是什麼意義呢?因緣和合而成,沒有實在的不變體,叫空。邪正善惡人生,這一切都不是一成不變實在的東西,皆是依因緣的關系才有的,因為是從因緣而產生,所以依因緣的轉化而轉化,沒有實體所以叫空。舉一個事實來說吧,譬如一個人對著一面鏡子,就會有一個影子在鏡里,怎會有那個影子呢?有鏡有人還要借太陽或燈光才能看出影子,缺少一樣便

不成,所以影子是種種條件產生的,這不是一件實在的物體,雖然不是實體,但所看到的影子,是清清楚楚並非沒有。一切皆空,就是依這個因緣所生的意義而說的,所以佛說一切皆空,同時即說一切因緣皆有,不但要體悟一切皆空,還要知道有因有果,有善有惡。學佛的,要從離惡行善,轉迷啟悟的學程中去證得空性,即空即有,二諦圓融:一般人以為佛法說空,等於什麼都沒有,是消極是悲觀,這都是由於不了解佛法所引起的誤會,非徹底糾正過來不可。

二、由於佛教制度而來的誤解

佛教是從印度傳來的,制度方面有一點不同。我國舊有的地方,例如出家與素食,不明瞭,一不習慣的人,對此引起許許多多的誤會。  

(一)出家出家為印度佛教的制度,我國社會,特別是儒家對他誤解最大,在國內,每聽人說,大家學佛,世界上的人都沒有了,為什麼呢?大家都出家了。沒有夫婦兒女,還成什麼社會?這是嚴重的誤會,我常比喻說:如教師們教學生,那裏教人人當教員去,成為教員的世界嗎?這點在菲島,不大會誤會的,因為到處看得到的神父、修女,他們也是出家,但只是天主教徒中的少部分,並非信天主教的人,人人要當神父、修女。學佛的有出家弟子,有在家弟子,出家可以學佛,在家也可以學佛,出家可以修行了生死,在家也同樣可以修行了生死,並不是學佛的人一定都要出家,絕不因大家學佛,就會毀滅人類社會。不過出家與在家,既然都可以修行了生死,為什麼還要出家呢?因為要弘揚佛教,推動佛教,必須有少數人主持佛教。主持的頂好是出家人,既沒有家庭負擔,又不做其他種種工作,可以一心一意修行,一心一意弘揚佛法。佛教要存在這個世界,一定要有這種人來推動他,所以從來就有此出家的制度。

出家功德大嗎?當然大,可是不能出家的,不必勉強,勉強出家有時不能如法,還不如在家,爬得高的,跌得更重,出家功德高大,但一不當心,墮落得更厲害,要能真切發心,勤苦修行為佛教犧牲自己,努力弘揚佛法,才不愧為出家。出家人是佛教中的核心份子,是推動佛教的主體,不婚嫁,西洋宗教也有這樣制度。有許多科學哲學家,為了學業,守獨身主義,不為家庭瑣事所累,而去為科學,哲學努力。佛教出家制,也就是擺脫世界欲累,而專心一意的為佛法。所以出家是大丈夫的事,要特別的勤苦,如隨便出家,出家而不為出家事,那非但沒有利益,反而有礙佛教,有的人,一學佛教想出家,似乎學佛非出家不可,不但自己誤會了,也把其他人都嚇住而不敢來學佛。這種思想學佛就要出家,要不得,應認識出家不易,先做一良好在家居士為法修學,自利利他。如真能發大心,修出家行,獻身佛教,再來出家,這樣自己既穩當,對社會也不會發生不良影響。  

與出家有關,附帶說到兩點,有的人看到佛寺廣大莊嚴,清凈幽美,於是羨慕出家人,以為出家人住在里面,有施主來供養,無須做工,坐享清福,如流傳的日高三丈猶未起’‘不及僧家半日閒之類,就是此種謬說,不知道出家人有出家人的事情要勇猛精進,自己修行時初夜后夜,精勤佛道。對信徒說法,應該四處遊化,出去宣揚真理,過著清苦的生活,為眾生為佛教而努力,自利利他,非常難得,所為僧寶,那裏是什麼事都不做,坐享現成,坐等施主們來供養,這大概是出家者多,能盡出家人責任者少,所以社會有此誤會吧!

有些反對佛教的人,說出家人什麼都不做,為寄生社會的消費者,好像一點用處都沒有。不知人不一定要從事農、工、商的工作,當教員,新聞記者,以及其他自由職業,也能說是消費者嗎?出家人不是沒有事做,過著清苦生活而且勇猛精進,所做的事,除自利而外,導人向善,重德行,修持,使信眾的人格一天一天提高,能修行了生死,使人生世界得到大利益,怎能說是不做事的寄生者呢?出家人是宗教師,可說是廣義而崇高的教育工作者,所以不懂佛法的人說,出家人清閒,或說出家人寄生消費,都不對。真正出家並不如此應該並不清閒而繁忙,不是消耗而能報施主之恩。

gec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習重思考而非記憶2009/10/07 

最近陪一個晚輩去相親,吃完飯送女方回家時,看到她讀小四的姪兒在客廳沙發上讀大英百科全書。每個人都嘖嘖稱奇,他媽媽非常驕傲的指著一排三十多本的精裝書說:「已經讀到字母C了。」大家都誇獎這孩子,說回去也要叫自己的小孩念百科全書。

 

我聽了卻很不以為然,因為這不是有效的學習方法,就像我們小時候用背字典的方法來學英文一樣,效果並不好。學英文必須從英文書的文章脈絡之間去了解字的意義與用法,背字典是單純的「fact」,沒有架構,背了不知該往哪裡放也是枉然。

 

百科是用來查資料的,它是按字母編排的零碎事實,孩子可以背得一百萬個事實,使他上電視贏得有獎徵答,但是它不會擴大孩子的視野或增加更多能力去解決真正的問題。一個事實要對孩子有意義,必須先把它消化,找到它和別的事實之間的關係,在原有的知識架構中將它定位,這個知識才是他的,他的知識面才會擴大,才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引用自親子天下網站

 

 

欲詳全文請連結下列網址

 

 

http://parenting.cw.com.tw/blog/blogDocDetail.do?blogDocId=213

gec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名人專欄/楊定一:比較心是煩惱的開端

2009/10/03

【元氣周報/楊定一】

現代人要面對的最大考驗就是克服人生中種種困境。而所有的困境源自生活中一連串的選擇、取捨過程中所產生的煩惱心。

我們每個人其實每天都不斷在比較、計算和選擇,有了這個工作,偏又嚮往其他可能要比現在好的工作,三心兩意,反而讓每次選擇的結果都無法令自己滿意,所以任何決定都不開心,才會讓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因此,這些困境也就是煩惱的根。

仔細觀察,其實我們每天都處在一種緊繃的狀態,以致於隨時煩惱、不快樂。如果人的一生,每天面對的事情,總是不愉快的事占大多數,那生命本身就是一個大憂鬱。

現代人要如何擺脫這些困境?其實方法很簡單。這方法不是往外看,而是要向內參透,才能得到解答。假如一個人可以徹底的放下一切,甚至看穿這些困境的真面貌,當下覺醒且無所求,人生便可以得到大解脫。因此改變心念,就是改變困境最直接的方法。

我有時會開玩笑地鼓勵煩惱中的朋友,再大的挫折也不會讓天塌下,又何必把眉頭深鎖呢?正向的人總會看到問題後面的機會,但負向的人卻只看到機會後面的問題。每天早晨一起床,我們可以抉擇愉快地活在當下,還是垂頭喪氣地抱怨一整天,全都在自己一念之間。當我們凡事以正向、知足看待,不再用比較心(comparison)算計一切,人生也就沒有什麼不滿意的了。

人生所有困境,都是由心境造成,改變心境,就能改變困境。不管你面對的是順境或者逆境,這都是你的人生。只要懂得適時地調整自己的心境,就能改變環境,走出困境。置身什麼環境,有時候或許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但是,只要願意,我們絕對可以藉由改變自己的心境來改變環境。

最基本的一堂課,可以從呼吸來觀察。生活中呼吸是再簡單不過的事,但是如果我們連很簡單的呼吸這件事都無法輕輕鬆鬆進行,對自己下一口氣都感到恐懼,那更不用說生活中其他如飲食、喝水、睡眠等生理需求,更會讓自己隨時活在不安全感中。相反地假如每一次的呼吸能夠做到隨興自然,對下一口氣也無所求,不強求去控制或改變它,不但不會影響到生命或健康,更會體會到脫胎換骨的人生轉變。

比較心往往是煩惱的開始,也使人生活在緊繃與恐懼中。一個人欲望愈多,往往失望的機會也愈大。但當他以清淨心抉擇了知足、感恩、服務、回饋的路,他自然會勤奮努力且依正道而行,在回饋的過程中,他早已遠離緊繃、恐懼且不計較結果,對天下事一笑置之也就放下種種比較了。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有機會用心追求這不可思議的解脫,經過這種追求會帶來嶄新的生命價值觀,對自己也能充滿著理解,並回歸真正的平靜,人生才有機會走出困境。

2009/09/27 元氣周報】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14390

gec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名人專欄/陳豐偉:被詛咒的父母們

2009/10/18

【元氣周報/陳豐偉】

        在精神科診間,每天都會聽到許多匪夷所思的故事,聽病人描述他們如何陷在牢籠內難以逃脫。最讓人感到「理論與現實」差距的,是直到現在,還有許多四十歲上下、高教育程度、有獨立工作能力的都市人,不被長輩視為擁有獨立的人格與選擇權。

 

        我曾遇到留學歸來的男老師,已經找到令人羨慕的教職,但父母仍規定晚上十點前要回家,逾時就電話查勤,有時還打電話到診所詢問看診內容,醫師拒答就咒罵醫師。不過,以台灣的家庭結構,大部分的直接受害者是女性,先生多半順應父母,但婚姻關係因此惡化、情緒緊繃焦慮,也是間接的受害者。

 

        曾有病人敘述婆婆會站在浴室外面「觀察」,潛入房間翻東西根本不算什麼——最後小倆口只好找個理由逃到外地工作。有些精明能幹的病人崩潰地哭訴,她好不容易把一家店面撐起來,婆婆卻常常穿著邋遢地晃過來問東問西,連買禮物送合作廠商也被念,還會盤問來店裡的男性業務。小孩都快念高中,白頭髮都長出來了,還不被視為完整的個體,自我的挫傷讓這些病人喪失生存的意義。

 

       有病人喪夫多年,但父親偏執地認為她應該「認命」,不可以再交男朋友,還會查她手機通訊錄,如有不從就到她工作場所鬧事。最誇張的案例是,公婆都按照幾十年前男尊女卑的傳統主導家庭,且還要媳婦低姿態伺候小叔、小姑,不允許她工作——儘 管 先生收入並不穩定。沒收入就無法搬離公婆家,就要一輩子受箝制,直到公婆過世。

 

       有些病人會帶著淚水說,有時他們會詛咒,如果公婆(或父母)趕快死掉就好了,但隨即又因為罪惡感更難過。

 

       有想過離婚嗎?點點頭都說有,但小孩已生出來,不希望家庭破碎——有些公婆就是等媳婦懷孕後才開始愈來愈嚴厲。真想離婚,若對方不願,在台灣要和平離婚並不容易,想到要打官司、進行法律訴訟,許多人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

 

        我心裡的聲音會響著:不要畏懼這麼多,勇敢地為自己活,承擔可能會來的變化吧,要不然十年過後,青春已逝、職場疏遠,你的籌碼會更少。

 

       但我們不能這麼直接地將自己的意志灌輸在病人身上,只能引導病人思索這些可能性。而貧富差距愈來愈大,也會讓一些人即使在結婚後還得仰賴父母,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見。

 

       在性解放口號彷彿都已過時的時代,成為「獨立的個體」還是這麼困難,也只能說是台灣快速現代化過程中難以避免的荒謬吧。

 

2009/10/11 元氣周報】

 

gec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