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38,德噶禪修中心導師 詠給明就仁波切的新書「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中文版在台正式上市,仁波切透過與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大腦造像與行為科學實驗室的合作,以科學證明「禪定」能讓人獲得快樂,此書的出版同時獲得了廣大讀者的迴響;中文版發行橡樹林出版社與全德佛教事業機構藝文中心共同主辦「快樂的秘密與科學座談會」,會中邀請仁波切現身說法,為大家開示追求快樂的根本之道。

資料來源:http://www.chuan-der.com.tw/center_4_detail.php?sn=14

明就仁波切座談會前開示:

  相對於快樂,恐慌症主要是一種心裡上的恐懼感,當然也有身體上的不舒服
頭痛、頭暈、睡不著覺等等,如果試著對抗這種恐慌感是沒有用的,因為症狀只會越來越嚴重,當然我們也無需跟隨它,這也是不好的,這時應該如西藏諺語所說的「將毒藥轉為良藥」,意思就是只要懂得運用配方,即使是毒藥也能治病;同樣的道理,如果能夠運用恐慌症並配合禪修的技巧,那恐慌症就能幫助自己,而不僅是恐慌症而已沮喪、憂鬱等等的負面情緒,都能配合禪修技巧將之轉化,用來幫助自己。

  至於如何將恐慌症配合禪修,方法有三種:

第一種稱為「」,首先要接受恐慌,對恐慌感要有覺知看著它,一開始的時候會覺得恐慌感是很強大的,再往深一點看的時候,就會覺得恐慌感好像沒那麼巨大,並分成許多部份有些是念頭、有些是情緒、有些是感覺等等的多種組合,再往裡面看,就會發現恐慌感的本質清明的、寬闊的,甚至可以說是平靜的,這的確是恐慌症的本質。

第二種方法稱為「慈悲」,將慈悲運用在各種負面情緒上,如恐慌、焦慮等等。

第三種方法稱為「空性」,空性的練習能看透一切的負面情緒,任何的恐慌、焦慮與壓力等感受都能將之超越。在此講一個跟我父親有關的小故事,我的父親是烏金祖古仁波切,他的眼睛不太好,所以某天必須進行手術,但是醫生卻忘了麻醉,直到手術進行到一半時,醫生才發現原來沒上麻醉藥,後來人們問我父親,當時的感覺究竟如何?烏金祖古仁波切回答:「當時我透過疼痛在練習禪修。」

  之後我參加一個以禪修者作為觀察對象的實驗,實驗的主持人是李察
戴柏森教授(Dr. Richard Davidson),當時我並沒有特別的想去參加這個實驗,因為在藏傳佛教中有一種三昧耶戒律,其中有一項為「不可隨意展現內在的證悟」,但是有一些老師贊成我參加這個實驗,所以我就參加了這個計畫;在實驗中,我被放在一個叫做「F.M.R.I」的大機器裡、頭被固定住、要戴大耳機,嘴裡也要咬住一個儀器,就這樣不能動彈的待上一個半小時,工作人員們會發出一些例如「現在開始禪修。」、「現在停止」之類的指令,耳機裡同時會傳出一些噪音,如嬰兒的哭聲、尖叫聲等等;在我們的大腦裡有許多區域,禪修者在大腦前顎葉的部分會特別發達,不過當時我並不覺得自己有任何特別。(實驗證明,仁波切在禪定狀態時,其快樂指數是一般人的700%)

  對一般人而言,要如何擁有快樂?我認為有兩種方法:

第一個方法稱為「智慧的方法」,人有兩種痛苦:一為自然發生的痛苦、一為自己造作的痛苦;自然發生的痛苦是指衰老、死亡等等自然發生而無法避免的,另一種痛苦則大部分是由自己的心所製造的,這些造作的痛苦控制了我們的行為與人際關係,還有我們的生活與身體,由自己造作的痛苦可以說遠比自然的痛苦更痛苦,而對治的方法就是「認識」,認識痛苦是由自己所製造的這是屬於智慧的方法,

第二種則是屬於技巧的方法,也就是「止」的禪修或是「慈悲」的練習,這都有助於讓心更穩定與平靜,讓我們更有自信,達到這個目標之後,在禪修上才能更進一步,對事業、人際關係甚至健康都能有良好的助益。

  在此再重複一次四種快樂的方法:

第一種就是「安住於開放的當下」、

第二種則是慈悲觀

第三種則是專注於焦點

第四種則是觀想(也可稱之為一種想像)

第四種方法並不常用,主要以前三種方法為主。第一種方法「安住於開放的當下」,意思就是讓心自然的安住,雖然有很多干擾的念頭與情緒,但這些情緒活動其實都處於表層,一但深入觀看這些念頭,就會發現這些念頭其實是清明、開放與平靜的,這些就是心的本質,這麼棒的本質,我們卻無法見到;所以如果要見到這麼棒的本質,首先就是要練習「自然的安住」。第二種是「慈悲」,基本上人人都有慈悲,如何得知呢?所有的人都是想要得到快樂而不想要痛苦的,這其實就是慈悲的基礎,只是我們不知道如何用正確的方法達到,因此我們除了發展個人本身的想妄與欲求之外,也應為了他人的福祉而努力,我稱此為「雙贏」的情況,讓大家都是贏家。第三種則稱為「專注的禪修」,也可稱為「心的健身運動」,我們會上健身房鍛鍊身體,讓身體更健康,相於心的活動來說,我們的心都不夠安住,我稱之為「瘋猴子的心」這樣的心不斷的跳動,為了降伏這樣子的心,則需要心靈的運動,透過外相色相、聲音、香味等等的對境,讓心保持專注並練習禪修。

  在禪修的時候,腦部的快樂指數活動量是非常強的,而科學研究的數據顯示,禪修者在一般無禪修的狀況下,其腦部快樂指數也比無禪修經驗者為高;禪修者的情緒指數較一般人而言,是較為平衡的,當然禪修者也要面臨各種挑戰與生活上的問題,這些問題每個人都有,但是禪修者卻能保持一定的喜樂、平靜與穩定;最大的不同是,對於有禪修的人來說,當面臨痛苦與困難的時候,禪修者很容易將心帶入禪修中,因此較能平靜面對問題;而一般人就很容易被情緒牽引,所以禪修不僅僅是個宗教名相而已,更是可以親身體驗的快樂之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c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